服务热线
0372-6106666
0372-3886789
核心提示
“党组织建到哪里,巡视巡察就跟进到哪里。”2017年4月,林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对村(社区)党组织的直接巡察,积极探索巡察向基层延伸的“巡—改—治”实践路径,打通全面从严治党“最后一公里”,到2019年9月完成对全市584个村(社区)党组织的巡察全覆盖。2020年起,林州市委全面展开巡察村(社区)“回头看”。
牢固树立“大抓基层大抓支部”的鲜明导向,2018年10月,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在林州召开现场会,全面推开“林州模式”。2019年5月,全国市县巡察工作推进会上,林州作为全国唯一县级代表作经验交流,“林州模式”走向全国。
八百里太行一路向南,在晋冀豫交界处造就了一段“万仞壁立、千峰如削”的壮丽。
在这壮丽之间,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如巨龙般蜿蜒起伏。当年,十万大军战太行,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,让生命之水流遍了林州的沟沟坎坎,浇灌了干涸的庄稼,染绿了苍黄的山林。
而今,同在这壮丽之间,一条畅通党心与民心的“连心渠”联结千家万户,滋润着百姓心田。“林州巡察”如拂面春风,如涓涓细流,驱散了老百姓的“心头烦”,营造了山清水秀的乡村政治生态。
穿越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,从战天斗地修建红旗渠到敢为人先探索村(社区)巡察,一以贯之的是为民情怀,念兹在兹的是责任担当,始终不变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。
初心
——群众关注的焦点,就是巡察的重点。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,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。
林州人有个习惯,干了多少事,都要和红旗渠比一比。从红旗渠精神中叩问初心、寻找答案,是林州市委常用的思维方法,更是不竭的精神源泉。
山多水少,石厚土薄,一部林县史就是一部水旱灾害史。1959年10月10日夜,林县县委会议室的灯光彻夜未熄。县委书记杨贵主持召开县委全体(扩大)会议,研究推进引漳入林工程。“修渠引水事关林县百姓福祉,所以我们必须坚定信心。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、什么样的压力,都必须给人民一个交待!”
时间到了2017年3月27日,又一次林州市委常委会会议一直开到深夜,这次研究的同样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。市委巡察办提交的一份关于对村(社区)开展巡察的初步方案,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。
全市信访量居高不下,有些乡镇干部每天接的电话中,十之六七是反映村里问题的。信访,已成为束缚基层党委政府的一道“紧箍”,成为林州农村发展路上的一块“绊脚石”。能不能主动作为,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?
村(社区)矛盾问题交织频发,人情社会关系复杂,对村(社区)进行巡察,会不会把好村搞乱、乱村搞得不可收拾?
这项工作没有先例成规可循,到底能不能直插到底对村(社区)进行巡察?究竟该如何操作实施?
……
面对这些尖锐的问题,林州市委毅然决定顺应人民期盼,迎难而上,推进巡察监督向基层群众身边延伸。
2017年4月12日,林州市委在全市选取了信访矛盾突出的2个村、“两委”班子软弱涣散的2个村、总体情况较好的1个村,开始了谨慎试点。在试点中摸着石头过河,边走边悟边总结,一系列问题渐渐地有了答案。
巡什么?
“群众关心什么、对什么不满意,我们就重点巡察什么。”林州市纪委书记、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陈亮说,重点是聚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贯彻落实,紧盯基层党组织建设虚化弱化、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、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事项3大类11项问题。
怎么巡?
“下去一把抓,回来再分家”。统筹纪检、组织、农经、财审等监督力量,组建320人的巡察人才库,分批次轮换巡察。冲着问题去,盯着问题查,坚持每个村(社区)走访户数不少于总户数的20%,贫困户、低保户等“六必访”,实现农村问题的大起底、大排查、大整改。
怎么改?
林州市委要求,乡镇街道承担巡察整改的主体责任,市直部门负责全市层面共性问题的标本兼治,村(社区)具体落实全面整改任务。为保障巡察质量,还专设8个巡察督导组,对巡察整改进行督导,务求落地见效。
……
从个别试点到逐步推广,再到全面覆盖,一场对基层党组织的全面“政治体检”在林州大地有序展开。
“我们要把巡察做成一项民心工程,办群众之需,解群众之难,化群众之怨,圆群众之盼。”谈到村(社区)巡察的初衷和落脚点,林州市委书记王宝玉说,就是要通过巡察,把管党治党的压力传导到党组织的“神经末梢”,打通全面从严治党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用心
——只有巡察干部沉下去,村里的问题才能浮起来。只要群众反映的问题合法、合理、合情,我们就都管,并且要管好管到位。
“巡察组都是干啥的,怕不是来走过场的吧?”
“多少年都没解决的问题,他们能解决?”
“谁知道能不能起作用?!”
巡察组进村后,一开始面对的往往是群众怀疑的目光,听到的多是质疑的声音。
“村(社区)巡察以前没有搞过,不怨乡亲们不信任,作为巡察新兵的我们,当时心里也没底。”2019年7月,林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干部秦玉芳被抽调到第十四巡察组任组长,负责巡察姚村镇军营村。
“入村前培训过几天,但一开始还是不知道从哪儿下手。”秦玉芳刚进村,召开村民大会、张贴巡察公告,还每天早晚盯着村干部开通“大喇叭”去宣讲。她把笔记本都翻烂了,反复琢磨工作的突破口、切入点。
入村第二天,秦玉芳就接待了一位“不速之客”,75岁的村民贾伏存反映面粉厂欠条的问题。1985年,军营村建了一家面粉厂,村民把小麦存到厂里,凭存粮本取面粉。由于经营不善,面粉厂7年换了3个承包人,1992年倒闭。贾伏存年轻时在外打工,他父亲守着家里8亩地,在面粉厂存下5700斤白面、400多斤麸皮。面粉厂一倒,粮食和钱都没要回来,“俺爹临死时还念叨着这事儿呢。”
秦玉芳和组员挨家挨户到相关村民家中走访,才发现这事真是一块难啃的“硬骨头”。近30年的陈年旧事,涉及村里308户村民,原面粉厂的经营者有一位已经去世,村党支部书记换过两位,不少村民家中的存粮本早已不知去向。
秦玉芳上百次与村“两委”、债务人和村民代表沟通协商,小心翼翼地将原来破烂不堪的合同用A4纸一张张贴好,耐心地把村民手中破旧的存粮本与面粉厂发黄的老账本一一核对,少到三五斤面粉,多到几千斤,每一笔账都整理得明明白白,生怕群众吃一点亏。
“那时候天热得很,但是大家干得都很认真,光整理账目,巡察组的同志就扎扎实实干了三四天,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。”军营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陈建国看在眼里,感动在心头。
最终,308户村民顺利拿到了兑付欠款67700元,每个人都是笑呵呵的。起初村里的质疑声,也变成了锦旗上“守初心、担使命,解民忧、聚民心”的肯定。
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责任温暖民心。一个个像秦玉芳这样的巡察干部,走遍林州2046平方公里的山山岭岭、村村落落,书写了一个个真心为民的“巡察故事”。
任村镇盘龙山村位于太行山巅,5公里的通村山道数不清拐了多少急弯陡坡,很多人不敢开车上山。而这样的山路,第一巡察督导组组长黄红现记不清走了多少遍。“有时在村民家里谈话,一谈就到深夜,天黑开车下山,手心全是汗。”
采桑镇棋梧村也是个山区村。进驻棋梧村时,巡察干部碰到一位老人沿着路边陡坡艰难地往下走,连忙上前搀扶,边走边聊,到了家门口,这位80多岁的老人打开话匣子,反映了村里拖欠多年的植树劳务费问题。
“巡察组的人就像串亲戚,来了也不生分,搬个小板凳就去跟人家聊。村里吃水难、出行难、卫生差问题的解决,多亏了他们。”茶店镇元家口村党支部书记李明拴说。
做事踏实、特爱较真的第六巡察督导组组长马玉凤让大家又爱又“怕”。每每巡察组从村里撤离后,她经常会杀个“回马枪”,一发现问题就要求立即解决。
……
“巡察干部只有真正沉下去,村里的问题才能浮上来,才可能得到解决。”林州市委巡察办主任王建斌对巡察村(社区)工作深有体会。584个村(社区)巡一遍,巡察干部就走访群众6万余户、15万余人次,共发现问题6965个。
顺心
——“心头烦”没了,群众的气儿就顺了。群众利益无小事,再小的问题也要跟踪追访、一查到底,不见成效决不收兵。
在红旗渠总干渠分水闸前,至今悬挂着这样的巨幅黑白照片:1965年4月5日,红旗渠总干渠竣工通水,林县群众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,亲眼看看他们用双手引来的漳河水。随着开闸放水,漳河水奔涌而来,万民沸腾,林县人终于圆了祖祖辈辈千百年来的“盼水梦”。红旗渠,被群众亲切地称为“生命渠”“希望渠”“幸福渠”。
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,修建红旗渠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难、用水难。今天的巡察则把群众所急所愁所难的“心头烦”化解在家门口,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。
在合涧镇王家村,至今流传着“窄胡同”变身“巡察巷”的故事。
30多年前,王家村规划无序,导致这条全长近百米的胡同弯弯曲曲、宽窄不一。最窄的地方不到一米,连个自行车都骑不顺,在此居住的20多户村民对此非常不满、又无可奈何。
去年4月,借助巡察“东风”,镇村两级干部日夜不停,挨家挨户、苦口婆心做工作,拆了5天,将8户堵路建筑物全部拆除。窄胡同变成了“5米巷”,小汽车都能开到家门口。
路宽了,心也顺了。村民张春莲感慨:“要不是巡察组,这胡同还不知道要窄多久,以后不如就叫它‘巡察巷’吧!”这话一经传开,众人纷纷赞同。
“窄胡同”是有形的堵点,而群众心里的“窄胡同”则是无形的。
民生问题的“窄胡同”相继被打通。横水镇寒镇村拖了8年的玉米保险补贴给群众兑现了,姚村镇西牛村的企业欠费全部清收了,茶店镇八里沟村的“狗患”消除了,桂林镇纸坊村3年不亮的路灯亮起来了,临淇镇后坡村6座老房子导致主干道26年“肠梗阻”的问题解决了,桂园街道红旗社区石油公司家属院堵塞多年的污水管网换新了……一件件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,让群众无不笑语盈盈。
蝇贪蚁腐的“窄胡同”一一被清除。龙山街道其林台村原党支部书记李某中、村委委员李某周2人受贿1300多万元,村出纳王某花挪用集体资金2亿元,3人均被开除党籍,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;任村镇石界村原党支部书记刘某宪在办理低保过程中,收受群众“好处费”近2万元,受到留党察看两年处分;原康镇寨南背村党支部委员兼报账员郭某宏、村监委主任郭某山,套取土地流转费1万余元,受到党内警告处分……一个个身边的蛀虫被清除,百姓无不拍手称快。
老百姓的心气顺了,基层干部心里的疙瘩如何解开?
从怕巡察到盼巡察,横水镇后白村党支部书记汪慧丽就经历了一段复杂曲折的心路历程。
汪慧丽是后白村的媳妇儿,早些年和丈夫在外做生意,一直很关心家乡发展。2018年村里换届时,她被乡亲们请回了村。
谁知刚回村没多久,就接到了巡察通知书。汪慧丽一来害怕他们是来“挑刺儿”“翻旧账”的,找出点儿事,给村里掀个底朝天。更怕村里的问题被一一“撕开”后,又得不到解决。
随着巡察工作的开展,她发现巡察组是诚心来解决问题的,一切都摊开讲,什么事儿都按流程办。巡察组还牵线搭桥,请来市农业农村局专家团队指导辣椒种植产业。汪慧丽的心结解开了,干劲也越来越大。
合作社发展更红火,议事制度更规范,村民志愿服务队成立……“没想到巡察带来这么多红利。”汪慧丽说,“我们也从以前‘怕’巡察变成了‘盼’巡察。”
巡察带来的种种变化,被村民们挂在嘴边、贴在墙上,更记在心头。
“俺村这半年变化真是不小,回来一次一个样,街硬化了,墙粉刷了,还建了漂亮的广场,可真好。”横水镇晋家坡村村民吕芳芳夸赞。
“通过巡察,村里边规范了合同,收回了集体土地和承包费。村集体有钱了,就能为群众办更多的好事了。”临淇镇社书村村民许月芹说。
“现在不用出门打工了,在家门口开了农家乐,既能照顾老人,还能看小孩,也不耽搁挣钱。”黄华镇庙荒村村民郝心英说。
……
“整改行不行,大家评一评”。在林州的巡察整改示范村,一面面“笑脸墙”上写满了群众的心声,成了一道道别致的风景线。
同心
——党员干部流汗水,我们就不怕流血水;党员干部搬石头,我们就有决心搬山头。
红旗渠一修就是10年。当时林县有50万人,先后有30万人上山修渠,走在队伍最前头的是时任县委书记杨贵和县长李贵。住石崖、宿山洞、吃粗粮,劈山造渠不休不止……修渠队员们万众一心,如“蚂蚁啃骨头”般,撸起袖子加油干。
人心齐,泰山移。
从污水横流的“问题村”,到网红打卡地“太行山下桃花源”,曹新奇深深体会到“党群一条心、黄土变成金”的巨大魅力。
1992年,曹新奇到姚村镇下里街村村委会工作,2007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。多年来,村庄环境脏乱差,村民对私搭乱建习以为常。2019年巡察组进驻后发现问题,姚村镇党委对曹新奇进行约谈,老曹下决心让村里环境好起来。
他先拿自家人“开刀”,拆了妻侄家的违建车库。接着,村支委委员曹新生拆了自家的鸡窝。村民见此闻风而动,铲野草、运垃圾,清河道、种花草,村容村貌很快大变样。
焕然一新的下里街村建立了环卫保洁、村规民约等11项规章制度,有效根治制约全村发展的沉疴旧病。还依托洹河资源优势,成立专业合作社,打造精品田园综合体。“今年争取到1600多万元项目扶持资金,提升乡村旅游档次,让更多村民腰包鼓起来。”再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曹新奇谈起乡村振兴,说得头头是道,底气越来越足。
“党支部不强,等于房子没梁”。针对巡察移交的基层党组织各方面问题,2018年,林州市委开展“问题支部清零”活动,着力整治“空壳”村支部、“不倒翁”村支书、“候鸟型”党员。整顿村级支部108个,调整村级班子39个,涉及党支部书记28人,其他村(社区)“两委”干部35人。去年村“两委”换届中,林州选出一大批年轻有活力、业务能力强的“领头雁”。
巡察对基层党组织把脉问诊、开方治病,使村(社区)党支部真正成了服务群众的“主战场”、指挥谋划的“司令部”、引领发展的“主心骨”。“实践证明,只要党群同心,我们的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。”林州市委书记王宝玉说。
林州巡察村(社区)以监督“铁尺”丈量政治立场、校验政治偏差、督促政策落实,涵养了乡村政治生态的青山绿水,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,促进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,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清障护航。
林州巡察村(社区)工作,彰显着深厚的为民情怀——
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,把“群众满意不满意、答应不答应”作为工作的落脚点,从破解信访难题、回应群众期盼入手,探索实践巡察村(社区)工作,通过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“小问题”,赢得百姓信赖的“大政治”。
林州巡察村(社区)工作,贯穿着强烈的问题导向——
瞄准群众的痛点难点焦点,个性问题整改督导落地,共性问题集中整治,稳步化解各种矛盾,积小成为大成,努力实现政治效果、纪法效果、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。
林州巡察村(社区)工作,蕴含着务实的工作方法——
坚持因村制宜、不拘一格、精准监督,灵活运用“访”的工作方式,开门迎访、入户走访、重点探访、跟踪追访,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沟通、心贴心交流,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。
林州巡察村(社区)工作,拓展着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——
出台一系列文件,强化“市委统领、巡察推动、部门主管、镇村落实”的工作格局,凝聚各方面力量,高标准培育以巡促治示范村,书写“巡”的篇章、做实“改”的文章、开启“治”的华章,着力构建村(社区)治理新格局。
太行作证,有一种精神历久弥新,激励着百万林州人民从战太行到出太行、富太行、美太行,一刻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传奇。
路在脚下,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,鼓舞着亿万中原儿女同心同行、齐心协力,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最美的出彩画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