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05月21日 星期三  | 林州市廉政教育中心(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)官网
当前位置:首页 > 太行问廉 > 廉洁文化
红廉读书 | 杨万里父子清廉传美名
发布时间:2025-02-12 浏览:602

读红廉丛书

树浩然正气

养清廉之德

你读我读声声传响

家事国事事事担当

今天与您分享的是《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廉洁文化丛书——中华廉吏纪述》中的《杨万里父子清廉传美名》。


杨万里(1127年—1206年),字廷秀,号诚斋,自号诚斋野客,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)人。
杨万里做地方官时,为政清廉,体恤民情,任江西奉新知县期间,禁止税吏下乡骚扰百姓,规定百姓缴纳税赋后,县乡必须把未纳税人的名单和应纳税额张榜公布,让百姓监督,利于税赋公平,杜绝官吏贪污。杨万里任江东转运副使时,总管淮西、江东军马钱粮,期满要转任时账面结余万缗,他全弃之于官库,毫不动心,一文不取而归。后来杨万里告老还乡南溪之上,自家老屋,仅能稍避风雨。诗人徐矶由此赞叹:“名高身又贵,自住小村深。清得门如水,贫惟带有金。”
在宋光宗绍熙元年(1190年),杨万里的大儿子杨长孺赴永州零陵任县簿,杨万里写了一首杂言诗告诫他要做好官、做好人:“好官易得忙不得,好人难做须着力。汝要做好官,令公书考不可钻。借令巧钻得,遗臭千载心为寒……”劝诫儿子不要把家族的名声败坏。
杨万里志存高远,广师博学,平素以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自励,不仅自己一身清节,两袖清风,而且把端正家风作为“齐家”的重要一环,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,以诗歌的形式,或崇德尚朴,或陈利述害,或借事寓意,或以物比人,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、清廉为政的道理,培育了一种优良的诗教家风,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后人及社会留下了一种示范。


服务热线

0372-6106666

0372-3886789

学院公众号

学院公众号

学院VR全景

学院VR全景

>
学院VR全景
VR全景
点一点看学院实景
预约培训
0372-6106666
0372-388678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