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
0372-6106666
0372-3886789
孔子说:“贪于味不让,妨于政。”(《大戴礼记·四代》)意谓贪恋美味而不加克制,就会妨害政事。
公元前484年,68岁的孔子结束了周游列国的生活回到鲁国。此时,年轻的鲁哀公不时向孔子请教一些为政的问题。一次哀公问孔子,希望能够去掉妨害政事的毛病时,孔子一口气列举了十二种,这是第一种。
孔子把“贪于味”列为妨害政事的十二种毛病之首,也曾明确地提出“不为酒困”(《论语·子罕》)的要求,可见春秋时期官场上的吃喝风也很盛行,所以才引起了孔子的重视。
那么今天的社会现状呢?
曾听说这样一件事:有一个贫困县,为了招商引资,不惜动用有限的财力招待前来考察的客商,几天时间里山珍海味不曾间断,中午书记陪,晚上县长陪,在酒桌上十人对二人,轮番敬酒“轰炸”,结果把客商给吓跑了。如此“热情”挥霍,不仅使有限的政府财政雪上加霜,而且使投资环境更加恶化,又怎能达成初衷?
前些年,报纸上报道了某县一位“三贪书记”,此人贪权、贪钱、贪色,这个县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足一亿,而他能浪费半亿。至于公款吃喝,反而都不值一提。老百姓说,他有家,却不曾在家吃饭。
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,焦裕禄只身来到了兰考车站,面对外出逃荒要饭的父老乡亲,他心如刀绞。为了改变这种不时饿死人的贫困局面,他决心治理沙荒,为民造福,为此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
同样是县委书记,想想焦裕禄,难道那位“三贪书记”不感到汗颜吗?
宋代陆游有一首《关山月》词写道:“朱门沉沉按歌舞,厩马肥死弓断弦。”谴责南宋豪门高官醉生梦死,不思抗敌。试想,整天醉生梦死,毫无忧患意识,哪有不败亡的道理?
中国是个礼仪大国,迎来送往本也人之常情,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却不同程度地变味了。所以,中国招待客人的宴请办法,必须改革,原则应该是热情、合理、不浪费。动辄几千元、上万元,山珍海味堆满一桌,十之八九都浪费了,实在不应该。
荀子说:“源清则流清,源浊则流浊。”(《荀子·君道》)意谓源头清澈,那么下面的流水也清澈;源头混浊,下面的流水也混浊。要改变“贪于味不让”的不良风气,看来还得动真格,从上级开始,一级抓一级才行。(孔庆林)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