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1月21日 星期四  | 林州市廉政教育中心(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)官网
当前位置:首页 > 走进学院 > 走近红旗渠
从影像展中体悟红旗渠精神
发布时间:2023-08-03 浏览:433
从影像展中体悟红旗渠精神

付菊花 80岁,当年随十万大军一起参与修建红旗渠。

申金柱 81岁,红旗渠“渠首截流”时,漳河水变得暴虐,申金柱与众人手挽手在湍急的水流中筑起了三道人墙,被洪水冲走后,被救起又义无反顾跳入水中。

李天德 92岁,特等劳模。1953年开始参与从事林县水利建设工作,红旗渠修建时曾任红旗渠总指挥部工程股副股长,十年间,测量、记载了各个工段的可靠数据。

申福祥 91岁,红旗渠修建期间被任命为营长,参与尖庄段红旗渠的建设。

范义忠 92岁,模范单位代表。1960年刚从党校出来就带领整个大队的人奔赴修渠一线。修渠完成后又参与了护渠队。

马文生 76岁,乙等模范。高中时上渠,18岁就担起连长的担子,在渠上担石灰,别人担80斤,他要担90斤。

李新书 88岁,乙等模范。负责把关连队修渠的质量,修渠过程中即使被砸断一根手指还依然坚守在修渠一线。

郭秋英 70岁,特等模范。是“铁姑娘队”的队长,带领一班女青年参加一干渠十二支渠“换新天”隧洞的战斗。




(肖像由安阳师范学院红旗渠精神创作团队秦国防、黄建宇、李若瑜拍摄)

▲ 凌空除险 魏德忠 摄

▲ 千军万马上太行 魏德忠 摄

▲ 凤凰双展翅 魏德忠 摄

▲ 劈山凿石 魏德忠 摄

▲ 四季太行 张洪斌 摄


上世纪60年代,河南省林县人民为改变干旱缺水的恶劣生存环境,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,10万修渠大军,用近10年的时间,在太行山腰修建了全长1500公里、号称人间天河的水利工程——红旗渠,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,创造出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,同时也孕育出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。

2022年10月28日,习近平总书记到红旗渠考察,指出要大力发扬红旗渠精神,他强调“红旗渠就是纪念碑,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、不服输、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,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,社会主义是拼出来、干出来、拿命换来的”“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。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闪亮坐标,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,永远震撼人心”。

万里行程,聆听修渠故事,留下修渠记忆,展现红旗渠精神。自2018年起,安阳师范学院组建创作团队,历时5年、行程上万公里,沿红旗渠渠线探寻林州600多个村落,走访700余位修渠老人,拍摄近10万张高品质大尺幅图片,记录口述史视频近4000分钟,剪辑人物专题片20余部,以艺术之美为党史增辉,为人民欢呼,为英雄点赞。“这不仅是我校师生践行红旗渠精神的真实写照,也是记录、升华、传承红旗渠精神的鲜活实践。希望通过我们的镜头,让观众直观感受党的奋斗历程,在感动、感悟中自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,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,让红色基因、革命薪火代代相传。”安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魏光峰说。

7月1日,在中国共产党迎来102岁生日之际,由中国国家画院、安阳师范学院、红旗渠干部学院联合主办,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承办的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“太行丰碑——红旗渠精神影像展”在中国国家画院拉开帷幕。展览以近百件影像作品,全方位、多角度、史诗般地展现了艰苦岁月里平凡修渠者的不凡形象,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初心。

中国摄影金像奖——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摄影家魏德忠,在上世纪坚持10年拍摄红旗渠建设场景,积累和保存了大量珍贵历史照片。此次展览开篇遴选了魏德忠在上世纪60年代拍摄的红旗渠建设经典摄影作品,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全方位展现红旗渠修建的历史场景,讲述红旗渠的修建过程。

半个多世纪过去了,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建设者如今怎么样了?展览主体部分为红旗渠建设者影像展示,将镜头对准红旗渠建设者,用人文主义摄影方式记录伟大的、即将消逝的红旗渠建造者,用百人百事讲述最真实的修渠故事。110余幅摄影作品结合人物专题片进行展示,分为“榜样模范”“团结协作”“无私奉献”“群英璀璨”4个篇章。展出图片的主人公,平均年龄在85岁,年龄最大的100岁。他们中间多数为党员,大多党龄超过50年,有的党龄超过70年。

据《红旗渠志》记载,1965年表彰劳模共计74人;1966年表彰733人。勤勤恳恳、踏踏实实、任劳任怨是他们的代名词;劳动模范是修渠年代留给他们最为光荣的称号,甲乙不是等级,而是激励。“榜样模范”篇章遴选部分劳模,通过图文和展览解说让观众感受英雄的故事、触摸身边的榜样。

“团结协作”篇章再现红旗渠建造者迎难而上、同心同德的修渠故事,铁匠、炮手、医生、事务长、技术员凌空除险、渠线测量,红旗渠的一沟一壑无不体现团结协作的大无畏精神。在展览现场可以看到施工者的身体力行、孜孜不倦、呕心沥血。他们虽分工不同,但同心同德,为了共同的目标谱写出红旗渠精神的华丽乐章。

据资料记载,在修建红旗渠的10年里,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,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,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。“无私奉献”篇章展示当年修渠民工义无反顾踏上太行的英雄壮举,他们中间有的砸伤了手,有的摔断了腿,有的失去了双眼,如今的他们虽已年过古稀,但当年义无反顾踏上太行的豪情却历久弥坚。

红旗渠的顺利完工,并非几人之力,而是十万人之功。太行山记下了他们的精彩,漳河水留下了他们的俊影。“群英璀璨”篇章甄选出普通人的修渠故事,歌颂十万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奋斗历程,他们会和红旗渠融为一体,留于历史之中。

作为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,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树峰表示:“从‘摄影《红旗渠的建造者》’到‘太行丰碑——红旗渠精神影像展’,我一直持续关注安阳师范学院的这个创作项目,见证了创作团队跋山涉水、克服了重重困难,最终成功完成这一创作的全过程。在展览现场,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,创作团队拍摄的这些健在的建设者和英模就像不老松一样,挺立在中原大地、挺立在太行山上,我想这正是红旗渠精神力量。”红旗渠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、常务副院长刘芳表示,此次展览是摄影艺术展,更是党性教育主题课堂,为回望红旗渠、品读红旗渠、体悟红旗渠提供了珍贵的资料,相信也将成为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又一个重要载体。

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燕东升表示,此次中国国家画院与安阳师范学院、红旗渠干部学院共同主办红旗渠精神影像展,具有非凡的意义。“中国国家画院除了承担引领中国美术创作研究的重要职责外,还承担着公共教育的职能,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服务,以美育人,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因此此次展览崇尚英雄、礼赞人民的主题,高度契合了我们的职能作用,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深入推进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。渠水奔流,精神永在。红旗渠精神作为一面伟大的旗帜,将历久弥新,永不褪色。新时代新征程,让我们继续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新的更大力量。”燕东升说。


2023年7月16日《中国文化报》

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

从影像展中体悟红旗渠精神

↓ ↓ ↓ ↓ ↓ ↓ ↓ ↓ ↓

来源:文旅中国


服务热线

0372-6106666

0372-3886789

学院公众号

学院公众号

学院VR全景

学院VR全景

>
学院VR全景
VR全景
点一点看学院实景
预约培训
0372-6106666
0372-3886789